中区

渝中区是重庆的中心城区,位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之间,地处重庆市西南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一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全区总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处的鹅岭海拔394米,最低处朝天门两江汇合处的沙嘴角为167米,相对高差227米,坡降较大,比高悬殊,形成独具特色的壮丽的山城景观。
渝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具有气温高,日照少,雨季长,湿度大,云雾多,霜雪少,风速小等气候特点,是著名的“雾都”和长江干流三大“火炉”城市之一。
【行政区划】
渝中区辖11个街道: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上清寺街道、南纪门街道、七星岗街道、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大溪沟街道、石油路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
七星岗街道 华一坡居委会,临华路居委会,领事巷居委会,兴隆街居委会,归元寺居委会,金汤街居委会,抗建堂居委会,捍卫路居委会
解放碑街道 民生路居委会,莲花池居委会,公园路居委会,自力巷居委会,大井巷居委会,临江门居委会,较场口居委会,邹容路居委会,沧白路居委会
两路口街道 中山二路居委会,枇杷山正街居委会,重庆村居委会,桂花园新村居委会,铁路坡居委会,国际村居委会,王家坡居委会
上清寺街道 桂花园居委会,春森路居委会,新都巷居委会,学田湾居委会,上大田湾居委会,上清寺路居委会,曾家岩居委会
菜园坝街道 渝铁村居委会,珊瑚湾居委会,竹木街居委会,平安街居委会,交通街居委会,石板坡居委会
南纪门街道 十八梯居委会,响水桥居委会,解放西路居委会,凉亭子居委会,厚池街居委会,凯旋路居委会
望龙门街道 白象街居委会,二府衙居委会,湖广会馆居委会,巴县衙门居委会,邮政局巷居委会
朝天门街道 罗汉寺居委会,陕西路居委会,朝千路居委会,棉花街居委会
大溪沟街道 罗家院居委会,建设路居委会,人民村居委会,红球坝居委会,人和街居委会,华福巷居委会,张家花园居委会,双钢路居委会,胜利路居委会
大坪街道 马家堡居委会,浮图关居委会,肖家湾居委会,大黄路居委会,袁家岗居委会,七牌坊居委会,大坪正街居委会,天灯堡居委会
化龙桥街道 李子坝居委会,社区工作站
石油路街道 煤建新村居委会,茶亭村居委会,金银湾居委会,民乐村居委会,虎头岩居委会,石油路居委会
【人口状况】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63.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18%,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6.52万人相比,十年来共减少3.51万人,下降5.28%,年均下降0.54%。
二、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1.24万人,占总人口的49.58%;女性为31.7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33。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男性占总人口比重下降1.88个百分点。
三、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84万人,占总人口的9.27%;15-64岁的人口为50.98万人,占总人口的80.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9万人,占总人口的9.82%。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63个百分点。
四、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4.3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6.21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9.14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9.92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921人上升为2279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7796人下降为257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2306人下降为3037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8536人下降为15744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717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 由3.26%下降为1.54%,下降了1.72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户籍人口563941人,比上年减少10606人,全年出生人口3558人,死亡人口31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0.38‰。重庆市统计局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渝中区年末常住人口71.84万人。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8.6%。
【历史沿革】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发源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巴国,属巴国江州地域,较长时间为巴国国都所在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两年后,以巴国地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从汉代至清代,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其中,从公元561~  1929年,属巴县地域历时1368年。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其中,从公元1363~1371年,为大夏国国都所在地。
1929年,国民政府在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市,区境属重庆市地域。
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
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
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区境。
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所在地。
1950年6月将原重庆市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
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复 国函[1994]138号);渝中区辖原市中区的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和从沙坪坝区划入的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和平路。
1997年,渝中区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大坪、化龙桥13个街道。区政府驻七星岗街道。
2002年,渝中区辖13个街道(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大坪、化龙桥),1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59.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39万人。
2005年末,渝中区户籍人口59.94万人,常住人口69.78万人。辖朝天门、望龙门、解放碑、较场口、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上清寺、王家坡、大坪、化龙桥13个街道。
2006年6月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6]118号)批复同意渝中区将13个街道调整为12个街道。其中,撤销较场口街道、王家坡街道,设立石油路街道,调整6个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保留5个街道行政区域和街道驻地不变。具体为:撤销较场口街道,并入解放碑街道;撤销王家坡街道,并入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以原大坪街道的煤建新村、茶亭村、民乐村、石油路、金银湾、虎头岩和原化龙桥街道的九高路共7个社区设立石油路街道。
2015年1月8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5]3号)批复同意渝中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望龙门街道,调整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南纪门街道行政区域范围。具体为:将原望龙门街道的巴县衙门、白象街、二府衙、湖广会馆4个社区划归朝天门街道管辖,邮政局巷社区划归南纪门街道管辖;将朝天门街道的罗汉寺社区划归解放碑街道管辖;朝天门街道驻地迁至解放东路189号(原望龙门街道驻地)。
渝中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全区总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境内地形最高处海拔394米,最低处167米,坡降很大,高差悬殊。
渝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具有气温高,日照少,雨季长,湿度大,云雾多,霜雪少,蒸发量和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8℃,7-8月最热,35℃以上高温天气多达30-40天,最多达68天,绝对高温温值44℃,极端低温为零下2℃,无霜期310天以上。平均雾日70天,最多达148天。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四季变化特点是春早,夏热,秋雨,冬暖。
重庆是著名的“雾都”和长江流域三大“火炉”城市之一。由于雾日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淡化了“雾都”和“火炉”的称号。

精选留言

重庆渝中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