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豫、冀、鲁三省交界处,地理座标位于东径115°00′42″~115°28′40″、北纬35°58′55″~36°22′06″。南乐与清丰县相邻,东与山东省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3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2平方公里,隶属濮阳市管辖。
地名由来:唐武德五年(622年)析繁水置昌乐,属魏州。翌年,治所南迁,重著昌乐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新治在旧治之南”故,更名南乐。《读史方舆纪要》卷16说:“五代梁乾化五年(915年),分天雄军置镇相州,恐魏人不服,使刘济河,屯昌乐以逼之。魏人遂作乱,以地归于晋。明年,晋王存勗改县为南乐。”因当时昌乐为后晋东南境,故以“南”字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行政区划】
至2014年底,南乐县辖6镇6乡:城关镇、韩张镇、元村镇、福堪镇、张果屯镇、千口镇、杨村乡、谷金楼乡、西邵乡、寺庄乡、梁村乡、近德固乡,共322个村民委员会。
城关镇 东关村,东街村,北街村,北关村,西街村,南街村,南关村,北坟村,姚庄村,郭家庄村,岳固村,古计固村,张璨固村,丁璨固村,赵璨固村,李璨固村
韩张镇 南街村,西北街村,小江村,堤口村,罗庄村,召固村,西耿村,侯耿村,贾耿村,赵耿村,大楼村,东五楼村,后五楼村,西五楼村,裴屯村,郭庄村,刘庄村,付庄村,陈庄村,夏庄村,东韩固疃村,西韩固疃村,北高庄村,南高庄村,西吉留疃村,东吉留疃村,南郭村
元村镇、 谷村,蔡庄村,后什固村,前什固村,元村,百尺村,涨汪村,东审什村,西审什村,留固什村,曹庄村,王庄村,刘家庄村,古寺郎村,留胄村,操守村,韩留村,南张庄村
杨村乡 东侯村,李家村,西马村,睢杨村,李杨村,仝史杨村,何庄村,吴村,集村,张胡庄村,魏庄村,徐庄村,烟庄村,格大庄村,曹八屯村,赫庄村,烟古屯村,许庄村,程庄村,黄庄村,三里庄村,栗庄村,前烟里村,后烟里村,南香七固村,北香七固村,南孟庄村,胡庄村,袁家庄村,樊庄村,郭吉道村,聂吉道村,齐杨吉道村,后吉楼村,前吉楼村,楼营村,南清店村,百拐村
张果屯乡 北街村,唐王庄村,朱庄村,位行村,冯行村,辛行村,小屯村,西吉干村,东吉干村,端庄村,后孙黑村,张行村,王刘行村,烟之东村,申马庄村,赵庄村,孙庄村,赵胡行村,西韩森固村,东韩森固村,南街村,丁庄村,东魏庄村,苏庄村,王落集村,后王落村,前王落村,郭小陈村,周小陈村,张小陈村
千口乡 千口街村,北仇庄村,孟庄村,北郭村,苗郭村,侯庄村,张庄村,陈村,大刘村,南仇庄村,苏海村,翟庄村,柴庄村,子阳村,库庄村,东赵庄村,樊村,张庄集村,东李家村,闫村,杜家村,武家村,焦村,郭村,西节村,枣科村,大清村,良善村,罗町村,前林家村,后林家村,西梁家村,吕村,东梁村,东王村,西梁村
福坎乡 福堪街村,豆拐村,任村,马庄村,刘耿落村,赵耿落村,宋耿落村,前宋村,崔宋村,康宋村,吴庄村,牛村,张胥平村,李胥平村,孔庄村,吕前刘村,孟后刘村,卞辛庄村,才丈村,刘吕村,郭吕村,马村,郁家村,寨肖家村,西肖家村,任屯村,龙卧村,东刘庄村,万兴村,东张庄村,张韩平村,寨韩平村,蔡子金村,夏子金村,刘寨村,罗村,胥房村,袁耿村,南汉村,薛集村,东宋庄村
谷金楼乡 谷金楼集村,宋谷金楼村,闫李谷金楼村,西邵郭村,东邵郭村,孟郭村,官庄村,南杨村,西小楼村,韩村,后岳连村,前岳连村,后平邑村,中平邑村,前平邑村,东平邑村,三坡村,十里屯村,吴家屯村,李家屯村,六屯村,崔方山固村,后陈家村,梁方山固村,王方山固村
西邵乡 西邵集村,付苑村,刘苑村,苏苑村,李苑村,霍苑村,葛苑村,乔崇町村,李崇町村,王崇町村,赵任村,刘任村,王东邵村,檀东邵村,袁东邵村,李西邵村,赵西邵村,王西邵村,蔡村,寨里村,五花营村,四坡村,侯古宁甫村,运古宁甫村,邢古宁甫村,杨古宁甫村,潘古宁甫村
寺庄乡 东寺庄村,西寺庄村,前郭村,后郭村,邱辛店村,王洪店村,岳村,集村,郭徐岳村,苏岳村,李岳村,赵岳村,豆村,古念村,利固村,张浮丘村,南渠头庄村,晁村,减场店村,吴家拐村,北渠头庄村,小翟村,南丈村,大北张村,小北张村
梁村乡 梁村,宋庄村,申庄村,东郭村,大郭村,张村,西王村,安庄村,梁村,铺村,邵庄村,千佛村,吴村,前翟村,后翟村,袁庄村,孙庄村,北张庄村,韩庄村,玉皇庙村,吴家庄村,西崇町村
近德固乡 佛善村,君张庄村,李庄村,君泽村,常庄村,王村,李村,彭村,杏元村,睢庄村,温吉七村,东吉七村,西吉七村,薛庄村,赵家庄村,齐庄村,留固店村,佛堂村,跳堂村,善缘町村
【历史沿革】
西汉初,始置乐昌(治今南乐)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废乐昌县,其境东部属东郡东武阳县,西部属魏郡阴安县、繁阳县。
三国时为魏国地,分属魏郡和阳平郡。晋,复置,更名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属魏郡,未久废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属魏郡。
北魏永安元年(528年)置昌乐郡,郡治昌乐县。
东魏孝静帝天平年间(约535年)撤昌乐郡,昌乐县属魏郡。同时又分置平邑县(在今县城东北2公里处),亦属魏郡,北齐废。
北周复郡,昌乐县仍为昌乐郡所辖。
隋开皇初(581年),废昌乐郡,昌乐县改属魏郡。大业初(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属武阳郡。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平邑县,大业初省入贵乡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属魏州。武德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城西北10公里)。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省繁水县入昌乐县。
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易名南乐县。
后唐,南乐属河北道兴唐府。
后晋改兴唐府为广晋府,南乐县隶属。
北宋初年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赦令南乐县东迁今城。
宋微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属开德府。
金时属大名府。
元属中书省大名路。
明属中书省大名府,后改属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
清属盛京大名府,后改属直隶大名府。
中华民国2年(1913年)属直隶大名道。
民国17年(1928年)属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1941年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同年,冀鲁豫边区辟设卫河县,将南(乐)大(名)公路以西划入。
1946年撤卫河县,其地仍属南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乐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消,南乐县划入河南省。
1954年,安阳、濮阳两专区合并,改属安阳专区。
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改属新乡专区。
1960年,新乡、安阳分治,属安阳专区。“文化大革命”中改专区为地区,南乐仍属安阳地区。
1983年9月,改属濮阳市。
1996年,南乐县面积624平方千米,人口46.8万人。辖3个镇、9个乡:城关镇、元村镇、韩张镇、近德固乡、寺庄乡、谷金楼乡、西邵乡、杨村乡、梁村乡、福堪乡、千口乡、张果屯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乐县总人口468360人,其中:城关镇43659人、韩张镇34919人、元村镇、46781人、杨村乡28469人、张果屯乡34579人、千口乡40276人、福堪乡40426人、谷金楼乡32881人、西邵乡41679人、寺庄乡48984人、梁庄乡41174人、近德固乡34533人。
2005年末,南乐县辖3个镇、9个乡:城关镇、韩张镇、元村镇、;福堪乡、千口乡、张果屯乡、谷金楼乡、近德固乡、杨村乡、西邵乡、寺庄乡、梁村乡。
2011年,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1]38号)批复同意撤销福堪乡,设立福堪镇。
2013年7月,张果屯撤乡建镇。
2014年5月,千口撤乡建镇。

南乐县气候概况


南乐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若用干湿季划分,每年的10月至下年的5月为干季,7月和8月为湿季,6月和9月为干湿过渡月份。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高气温43.1℃,极端最低气温-21℃。无霜期20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是河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599.7毫米,最大降水量836.4毫米,降水量少的年份,仅306毫米。

精选留言

南乐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