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

虞城县,商丘市下辖县,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3°43′~34°52′和东经114°49′~116°39′之间,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商丘市区东部,西邻商丘新区,是全市距离商丘中心城区最近的县。
虞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公路、105国道、豫203省道纵贯南北。
虞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虞城西部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秦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
虞城自古人才辈出,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发祥地、仓颉造字之地、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历代诸多名人如司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现存有仓颉墓、商均墓、伊尹墓、木兰祠等名胜古迹。
地名由来: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氏,后称虞国;周时,虞属东周,后属魏地;秦设虞县,属砀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属梁国。王莽新朝时期称陈定亭。三国、晋时属魏地梁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左传·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杜注:“虞,舜后诸侯也。”虞城以虞舜之后的封地而得名。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底,虞城县辖19个镇、4个乡:城关镇、站集镇、界沟镇、木兰镇、杜集镇、谷熟镇、大杨集镇、利民镇、张集镇、郑集镇、田庙镇、沙集镇、刘店镇、闻集镇、大候镇、李老家镇、稍岗镇、古王集镇、芒种桥镇、乔集乡、镇里固乡、刘集乡、黄冢乡。
城关镇 北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惠民街居委会,胜利街居委会,大同西居委会,中心街居委会,牛园居委会,东风居委会,大同东居委会,南汪村,新建村,红旗村
界沟镇 界沟村,王桥村,贾庄村,邢营村,吕楼村,韩南村,杜庄村,范庄村,王楼村,赵楼村,沈老家村,邵胡同村,韩老楼村,韩大村,鲁庄村,张店村,张庄集村,孙庄村,朱桥村,刘沿村,杨店村,玉皇村,李庄村,徐大村,徐暗楼村
营郭镇 营廓村,张楼村,杨楼村,周庄村,赵石槽村,王庄村,李双各村,营子村,王庙村,大陈村,肖庄村,杜楼村,小集村,孟楼村,丁油坊村,陈桥村,高楼村,马屯村,陈楼村,赵集村
杜集镇 北街村,刘庙村,杨庄村,玉皇村,武河村,史桥村,刘菜园村,高营村,吴楼村,东街村,向阳村,张楼村,王小庙村,陈老楼村,林桥村,黄庄村,吴洪口村,王桥村,牛桥村,南街村,叶店村,孟庄村,崔油坊村,朱桥村,任菜园村,岗叉楼村,西街村,王楼村,刘庄村,沈店村,李菜园村,钟尧村
谷熟镇 南头村,中街村,朱阁村,余楼村,郭楼村,许各村,东头村,北头村,刘大庄村,西王庄村,关庄村,郜庄村,柴王村,叶老家村,汤庄村,田楼村,宋庙村,河涯村,田老家村,倒楼村,马庄村,李苟庄村,大王楼村
大杨集镇 杨集村,马庄村,蛮子营村,葛庄村,谢店村,姜楼村,朱屯村,碱地村,袁牌坊村,杨楼村,银河寺村,秦庄村,高李庄村,叉平庄村,刘里庙村,楚庄村,楚孙楼村
贾寨镇 新民村,民主村,刘场村,保卫村,万堤口村,利民村,治安村,张堤口村,万庄村,刘庄村,孟庄村,幸福村,孙楼村,潘庄村,菜园村,张庄村,前余庄村,八里堂村,刘老家村,褚庄村,后薛村,李菜园村,潘祖庙村,民便集村,张伍楼村,柴楼村,蔡小楼村,杨八集村,陈各村,贺庄村
利民镇 东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老庄村,西关村,南关村,北关村,老佟庄村,范大楼村,姜花园村,五里堂村,展庄村,商墓村,薛小楼村,蔡庄村,黄阁村,王珍庄村,蒋黄村,赵楼村,谢庄村,汪楼村,八里堂村,十字庙村,杨范庄村,一里九村,李寺庄村,三里井村,张楼村,归洪村,乔庄村,袁寨村,胡桥村,大侯楼村,胡庄村,后沈村,东关村
张集镇 张集村,高堂寺村,齐新寨村,赵新寨村,杨新寨村,老杨庄村,大崔庄村,卢庙村,韩集村,小乔集村,义新庄村,王楼村,郭李庄村,杨林村,李常六村,马滩村,南刘集村,孟庄村,周新庄村,华楼村,草楼村,吴楼村,张庄村,小崔庄村,林堂村,康楼村,裴马庄村
黄冢乡 马庄村,黄冢村,老赵楼村,大李庄楼村,王寨村,徐楼村,韩楼村,孔庄村,盈庄村,乔集村,秦楼村,刘庄村,焦楼村,朱楼村,王老家村,徐庄村,梁老家村,彭尧村,王楼村,陈王庄村,王堂村,小赵楼村,付大庄村,郭楼村
沙集乡 沙集村,杏岗寺村,胡楼村,任楼村,徐油坊村,周庄村,贺桥村,唐庄村,朱庄村,沈集村,高庄村,贺楼村,曹楼村,王楼村,马楼村,大刘楼村,任桥村,郑海村,柳杭村,陈堂村,老集村,曹小庙村
店集乡 店集村,魏楼村,宋庄村,董南村,高庄村,屠庄村,沈庄村,杨楼村,大张村,小张村,花李庄村,南刘村,杨庄村,张桥村,宋火神庙村,西刘村,前李阁村,吴楼村,庞屯村,半庙村,郭庄村,洼阳村,闫屯村,惠楼村,魏固堆村,赵庄村,李庄村,董北村,丁庄村,李庙村
站集乡 西北街村,镐庄村,小周村,麦仁村,张楼村,王集村,蔺庙村,葛窑村,西南街村,王庄村,曙光西村,曙光东村,姜庄村,纪庄村,前朱楼村,夏楼村,黄园村,高大庄村,高小庄村,刘斜村,焦各村,李楼村,林各村,吴菜园村,余庄村,沙岗店村,王楼村
闻集乡 闻集村,朱楼村,卢营村,郑楼村,候庙村,仲心村,汤楼村,周各村,朱庄村,王安村,郭老家村,后王楼村,赵庄村,班庄村,陈楼村,八里井村,郭集村,陈庄村,张各村,韩庄村,田庄村,高李楼村,郭方庄村,黄宋庄村,大张庄村
芒种桥乡 芒种桥村,大李庄村,蔡道口东村,蔡道口西村,蔡庄村,陈集村,陈庄村,崔小寨村,大杨庄村,大赵庄村,党洼村,董营村,后李各村,蒋庙村,梁庄村,师庄村,孙菜园村,孙各村,王楼村,小杨村,许各村,许庄村,姚庄村,周庄村
刘店乡 刘店村,张庄村,丁李楼村,朱园村,门神楼村,丁庙村,叶赵村,毕营村,大周村,卢营村,卢各村,卢庄村,丁河楼村,郭庄村,闫庄村,姚楼村,小候村,王七庙村,彭庄村,桑庄村,袁庄村,马王村,刘楼村,解楼村,大王村,会庄村,田庄村,杨庄村,大魏村,肖黄村,韩庄村,前候村,七里井村,焦庄村,李平楼村,叶大庄村,宋关庙村
大候乡 大候东村,大候西村,张菜园村,张楼村,西刘楼村,彭楼村,顾楼村,汤楼村,花寺村,小王庄村,张集村,周庄村,赵楼村,郭良庄村,张平楼村,宋集村,余楼村,姜楼村,聂楼村,马各村,张庄村,营盘村,吕楼村,杨楼村,刘三楼村,李楼村,张洪楼村,王老家村,王水坑村,刘庄村,谢老家村,谢楼村,任楼村,竟楼村,韩楼村,东刘楼村
城郊乡 丁庄居委会,罗庄村,土坷垃村,付堂村,大郭楼村,高庙村,杨后堤村,四河村,宋小楼村,殷楼村,二桑树村,杨老家村,赵词堂村,花庄村,孙门楼村,土楼村,时老家村,张大楼村,三座楼村,郭土楼村,孙尧村,米庄村,周庄村,裴庄村,郑庄村,毛堂村,许庄村,余庄村,牛楼村
郑集乡 郑集村,刘庄村,宋楼村,小金村,张楼村,李三楼村,霍庄村,李集村,花红园村,谭洼村,徐彭楼村,张阁村,孙楼村,邢庄村,大金村,李阁村,张公店村,张小楼村,卢楼村,马庄村,新红村
李老家乡 张关庙村,田庄村,胡楼村,胡庄村,孙庄村,崔老家村,袁老家村,袁村,寺村,刘庄村,李丰楼村,范庙村,丁庙村,陈店村,潘井村,蒯庄村,贾烟墩村,代庄村,彭庄村,李汉楼村,张庄村,宋庄村,匡堂村,胡老家村,李老家村,孔堂村,北王村,南王村,高庄村,朱庙村,唐楼村,丰楼村,马庙村,任王楼村
稍岗乡 稍岗村,冯庄村,张灿庄村,后吴庄村,宋庄村,新建村,前吴村,赵庄村,范集村,代庄村,任武村,李楼村,范庄村,南庄村,李集村,朱花园村,烟墩村,包庄村,李新集村,刘寨村,大元村,曹庄村,李邢村,杨庄村,围店村,举人楼村,张庄村,王老家村,三庄集村,三庄村,河底村,桃树集村,杨楼村,佟庄村,滚轮村,史河村,赵桥村,尚庄村,高堂村,黑刘村,王庄村,孙楼村,何庄村
镇里固乡 常洼村,丁楼村,枣子营村,汪厂村,张马庄村,丁马庄村镇、一村镇、二村,张三楼村,郑楼村,贺楼村,靳庄村,张方楼村,刘屯村,张屯村
古王集乡 王集西村,潘耿庄村,王集东村,马庄村,苗庄村,荣庄村,潘小楼村,左尧村,侯楼村,关庄村,南李楼村,刘小庙村,南祝庄村,李大夫庄村,老庄村,王双楼村,沈平楼村,孙门楼村
刘集乡 刘集村,王楼村,柴庄村,高楼村,祝庄村,候楼村,刘皮村,杨沈楼村,朱老庄村,李河村,陈集村,石庄村,胡堤口村,方庄村,苏楼村,立新村,曲桥村,刘各村,朱集村,甄寨村,耿庄村,新庄村,蔡老家村
乔集乡 刘新砦村,候庙村,高范庄村,乔楼村,乔南村,乔北村,董庄村,刘楼村,候庄村,六庄村,王庄村,余砦村,朱砦村,杨庄村,后张砦村,小朱砦村,袁庄村
田庙乡 关庄村,高庄村,滕湾村,田庙村,金郭村,孟楼村,寓贤村,后刘村,石庄村,崔庄村,刘杨庄村,杨余村,袁庄村
【历史沿革】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帝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氏,后称虞国。
虞城县城西部三十五里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
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
西周至战国初,虞城属宋国。战国末期,属魏国。
秦朝,设虞县,属砀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属梁国。王莽新朝时期称陈定亭。三国、晋时属魏地梁国。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唐分中国为15道,虞城初属河南道宋州睢阳郡。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县为东虞州。五代后梁时属辉州。
后唐、晋、汉、周时属归德军。宋时属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改称南京,虞城属南京。
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没于黄水,县废。元宪宗二年(1252年)复立为县,隶中书省,属东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属开封府归德州。清代,虞城属河南归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属开封道。
1937-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属日伪河南省豫东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虞城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8年商丘、开封二专区合并,属开封专区。
1961年复置商丘专区(1969年改称商丘地区)。
1997设商丘市,虞城属商丘市至今。
1996年,虞城县面积1558平方千米,人口101.9万人。辖8个镇、23个乡:城关镇、贾寨镇、界沟镇、张集镇、谷熟镇、利民镇、大杨集镇、杜集镇、镇里堌乡、八里堂乡、三庄乡、大侯乡、小侯乡、古王集乡、田庙乡、李老家乡、芒种桥乡、乔集乡、刘集乡、刘店乡、利民乡、沙集乡、店集乡、郑集乡、城郊乡、闻集乡、站集乡、营盘乡、营廓乡、黄冢乡、稍岗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虞城县总人口1025261人,其中:城关镇46618人、界沟镇38736人、营廓镇27195人、杜集镇47003人、谷熟镇34831人、大杨集镇30258人、贾寨镇26081人、利民镇9471人、张集镇37557人、黄冢乡38438人、沙集乡33874人、店集乡38654人、站集乡40398人、闻集乡40059人、芒种桥乡35659人、小侯乡25513人、刘店乡25938人、大侯乡26165人、营盘乡24648人、城郊乡50508人、郑集乡29833人、李老家乡48043人、稍岗乡35859人、镇里固乡25741人、古王集乡30631人、八里堂乡21065人、利民乡37907人、三庄乡24606人、刘集乡38715人、乔集乡29788人、田庙乡25469人。
2005年,虞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营盘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大侯乡管辖,大侯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稍岗乡管辖,稍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八里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贾寨镇管辖,贾寨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小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刘店乡管辖,刘店乡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虞城县辖9个镇、17个乡:城关镇、张集镇、界沟镇、贾寨镇、谷熟镇、利民镇、大杨集镇、杜集镇、营廓镇;沙集乡、店集乡、田庙乡、郑集乡、刘集乡、站集乡、古王集乡、李老家乡、镇里堌乡、稍岗乡、城郊乡、闻集乡、乔集乡、黄冢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侯乡。
2010年,站集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16个乡:城关镇、界沟镇、营郭镇、杜集镇、谷熟镇、大杨集镇、贾寨镇、利民镇、张集镇、站集镇、黄冢乡、沙集乡、店集乡、闻集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候乡、城郊乡、郑集乡、李老家乡、稍岗乡、镇里固乡、古王集乡、刘集乡、乔集乡、田庙乡。
虞城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中部,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旧有“三岗,十八固,二泽”,“一故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间,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因黄河决口、泛滥,形成三种明显的微型地貌。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缘,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
河南省虞城县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无霜期216天。虞城县地处中纬度,属于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和雨量变化显著,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温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风速3.1m/s,年均气温为14.1℃,年均降水量726.5mm。1

精选留言

虞城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