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是国家和重庆定位的渝东南及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辖30个街道镇乡、218个村(社区,),总人口约54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3%。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渝东南边缘,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地理座标在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全区幅员面积为2398.7平方公里。黔江区最高点灰千粱子,海拔高度为1938.5米,最低点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黔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
【地质构造与地貌】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北东方向展布褶皱断裂明显。主要构造有阳洞背斜、濯河坝背斜、筲箕滩背斜、八面山背斜和郁山背斜,出露岩层以震旦系变质岩系为基底,到白垩系为止,接受了厚达数千米的巨厚沉积岩系的淀积,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为:下古生代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下中老留统以砂页岩为主,厚500米,上泥盆系以石英砂岩为标志,缺失石炭系;二迭系起伏于中老留统或上泥盆统之上,以石灰岩为主,上下二迭统底部均夹页岩,共厚1000米左右;三迭系连续沉积于二迭系之上,下统为灰岩、白云岩,中统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共厚1300米;侏罗系假整合于三迭系之上,以砂页岩为主,夹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统零星分布鞋于正阳山间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现代河床附近,构成河流的一、二级阶地,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只有冰碛物。
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的控制,山脉走向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东—西南走向。从东至西,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山塘盖和贾角山等山脉近于平行,形成岭谷相间地貌。境内大部分地区以低中山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丘陵面积约占10%,其中5%的面积为河谷平坝与山间盆地。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岭谷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部低,最高峰灰千梁子主峰海拔1938.5米,最低点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相对高差达1618.5米,一般为500~1000米,层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沿北东→南西向谷地发育主干河流,沿西北→南东向谷地分布其支流。主支流在平面上呈棱格状展布。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占幅员面积4.04%,1000~1400米地区占17.18%,500~1000米地区占59.29%,500~700米地区占14.45%,500米以下地区占5.04%。
【自然景观】
黔江是一片神秘、美丽的土地,这里大自然造就了武陵山的奇峰延绵、怪石林立、奇峰异彩,危岩深峡、溶洞密布;有深山明珠—小南海地震湖,湖水清澈如镜、湖周秀峰环立、内外八景格外诱人;神秘的官渡峡等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仰头山层峦叠嶂,林海浩瀚,林中色彩斑澜,幽深迷人;万涛烈士故居等更值一观。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穿戴、风格及文化习俗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淳朴浓郁。土家摆手舞、山歌、铜铃舞;苗族民歌、芦笙、木鼓舞驰名遐尔,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黔江土家摆手节呼唤海内外朋友相聚黔城,同乐同舞。“赶年”、“赶秋”、“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仍继古风遗韵。
【行政区划】
2001年11月,黔江区行政区划调整,将乡镇行政区划镇调整为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保留7个乡镇不变:蓬东乡等。原舟白、县坝两乡合并设立舟白镇;原濯水镇、濯西乡、蒲花乡合并设立新的濯水镇;原金溪乡、平溪乡合并设立金溪镇;原南海乡、后坝乡合并设立小南海镇;原黎水、新花两乡合并设立黎水镇。邻鄂乡改为邻鄂镇。原西泡乡并入沙坝乡;原早化乡并入金洞乡。(其它乡镇调整情况尚在收集中。)2001年末,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489个村委会,、37个居委会,3588个村民小组、148个居民小组。
2005年,黔江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两河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09年,黔江区辖6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舟白街道、正阳街道、冯家街道、小南海镇、邻鄂镇、阿蓬江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城东街道 文汇居委会,南海城居委会,官坝居委会,石城居委会,下坝居委会,杉木居委会,金桥居委会,高涧居委会
城南街道 沙坝居委会,南沟居委会,黑山居委会,南家居委会,一心居委会,青坪居委会,菱角居委会,香水居委会,牛郎居委会
城西街道 西山居委会,水井湾居委会,迎宾居委会,洞塘居委会,塘坊居委会,大庄居委会,册山居委会,关云村
正阳街道 朝阳居委会,群力居委会,桐坪居委会,积富居委会,团结居委会
舟白街道 路东居委会,平坝居委会,舟白居委会,五台居委会,箭坝居委会,石门居委会,县坝居委会,丛山村
冯家街道 桂花居委会,桥南居委会,中坝居委会,照耀居委会,渔滩居委会,寨子居委会,柏腊村,马林村
阿蓬江镇 两河居委会,龙田居委会,高碛居委会,大坪村,漠河村,分水村,麒麟村,细水村,青杠村,黄莲村,石合村,彭家村,柒坨村
石会镇 关后居委会,黎明居委会,武陵居委会,中元村,工农村,会西村,青山村,高峰村,梅子村
黑溪镇 胜地居委会,白合居委会,改革村,苏维村,光明村,互助村
黄溪镇 黄桥居委会,塘河村,三羊村,茶山村,新民村,兴阳村,共林村
黎水镇 华阳居委会,黄泥村,黎水村,竹园村,新花村,长坪村
金溪镇 金溪居委会,长春村,望岭村,清水村,岔河村,山坳村,桃坪村,平溪村
马喇镇 莲花居委会,杉树村,龙溪村,高炉村,小万村,官庄村,香树村,印合村
濯水镇 濯水居委会,蒲花居委会,三门居委会,柏杨居委会,乌杨居委会,桐木村,五福村,双龙村,堰塘村
石家河镇 石家居委会,关口村,茶溪村,交溪村,马脑顶村,渗坝村,鱼田村,清塘村,长山村,火石垭村
鹅池镇 鹅池村,石柱村,联盟村,治安村,方家村,社溪村,学堂村,杜家村,南溪村
小南海镇 大路居委会,桥梁村,双岩村,塘莲洞村,荆竹村,双堡村,新建村,小南海村
邻鄂镇 沙子场居委会,五马顶居委会,艾坪村,高坪村,松林村,邻鄂村
中塘乡 中塘村,兴泉村,胜利村,迎新村,双石村
蓬东乡 蓬勃村,麻田村,勃兴村,尖山村,蓬东村
沙坝乡 十字村,脉东村,木良村,石桥村,西泡村,万庆村,三台村
白石乡 中河村,凤山村,龙池村,玉岩村,天河村,鞍山村,九龙村,复兴村
杉岭乡 杉岭村,林峰村,枫香村,兴隆村,尖山子村,苦竹村
太极乡 太极村,李子村,石槽村,金团村,新陆村,鹿子村,太河村
水田乡 水田村,龙桥村,石郎村,大塘村
白土乡 白土村,凉洞村,安堡村,三塘村,金塘村
金洞乡 鱼泉村,杨家村,金洞村,大垭村,早化村,凤台村
五里乡 五里村,干溪村,胡家坝村,西洋村,河南村,海洋村
水市乡 水市村,大山村,青龙村,新安村,茶园村,关里村,杨柳村,茂溪村
新华乡 大田村,艾子村,梨子村,中安村,新华村,钟溪村,石钟村
【建制沿革】
黔江,《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为涪陵县地。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之年(201),益州牧刘漳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联合镇(古称楠木坪)。
清光绪《黔江县志》:"黔江,邑邻五溪,界古黔州及施州,为川楚僻路,天下有事,易扰难靖"。这里,与彭水、酉阳、秀山等地联片,史称"蛮夷之地"。蜀汉延熙十二年(249)五月,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公元280年,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
西晋永嘉(306),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县为其属地。
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乡县坝村。
隋大业三年(607)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隋志》:"巴东郡统县十四,北极巫山、秭归,南至石城、务川最。石城县广矣。"
唐武德元年(618)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即今县坝老鹰关。
唐贞观四年(630)迁今联合镇。天宝元年(742)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嘉庆《四川通志》:"天夏七年(90)年建据蜀,后唐长兴五年(935),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宋、元之际(960-1368),黔江"半没于夷。"清咸丰《黔江县志》:"黔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龚、胡、秦、向四土豪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县境周边为唐崖、忠路、大旺、石柱、酉阳等土司包围,对县境不断扩张蚕食。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黔江地处川东鄂西交界处,周围土司长期争战不休,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尖锐复杂。因此,明王朝视这里为"地处蛮疆,犬牙交错"的军事要地,数次陈重兵于黔。
洪武五年(1372)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
洪武十年(1378),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
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文武兼治。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
雍正四年(1726),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1734),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1735)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
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在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
1935年川政统一后,黔江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即酉阳专区。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部份机关迁驻黔江正阳乡大路坪。
1946年,川黔湘鄂边区绥清公署(辖五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酉阳、铜仁、永顺、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江,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
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 江3县。
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次年11月13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大会,宣布自治县成立。
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原涪陵地区10县中将酉秀黔彭石五个自治县划出单设)成立四川省黔江地区,同年11月挂牌办公,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1997年纳入重庆直辖市管理,同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四川省黔江地区",成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隶属重庆直辖市管理,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境内地势较为复杂,海拔高度大多在500~1000米,相对高度差较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但幅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
气温:全区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6℃;1月最低,为4.3℃。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3200~5470℃,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130~5470℃。无霜期220~310天,平均273.5天。
降雨量: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3毫米,月季分布不均,夏季(6~8月)515.2毫米,集中了全年的42.9%;冬季(12~2月)67.0毫米,仅占5.6%;春季(3~5月)328.0毫米;秋季(9~11月)289.9毫米。各月之中,6月最多,为205.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7.1%;1月最少,为18.8毫米,仅占1.6%。
日照时数:全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20.2小时,其中夏季最多,为501.9小时,占全年的43.0%;冬季最少,为135.2小时,仅占11.6%;秋季270.0小时;春季259.1小时。月际变化大,2月39.3小时最少,8月209.1小时最多。2至8月缓慢增加,8月之后则急剧减少。
2、主要气象灾害
我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有:①干旱(主要指伏旱和伏秋连旱),②暴雨、洪涝,③大风、冰雹,④春季低温,⑤绵雨。
①干旱:以季节分,我区有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干。以伏旱(伏秋连旱)最为突出,而春旱、冬干和夏旱次数不多。
1959~2001年42年中有24年发生伏旱(伏秋连旱),共30次。从强度看,重伏旱8年,严重伏旱4年,持续时间最长为1990年的7月19日~9月20日的伏秋连旱,达63天。无伏旱年一般也有一段至几段高温少雨时段。重伏旱对我区农业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1959~2001年我区还发生春旱10年,夏旱2年。
②暴雨、洪涝:24小时降水量大于50毫米称为暴雨,暴雨最多年份达8天,最少仅1天。1960~2001年我区共发生129次暴雨,每年平均约3次。5~9月累计达120次,占全年的93%。6月有36次,占全年的28%,为各月之冠。
24小时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或连续3日总降雨量大于150毫米称为洪涝,它常引起山洪暴发,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按天气标准统计我区1960~2001年共出现洪涝9次,机率21%,其中初夏3次、盛夏3次、初秋2次。洪涝的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且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发生局地洪涝。
③大风冰雹:大风冰雹是一种局地灾害性天气,它直接危害农作物,可摧毁房屋,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我区1960~2001年42年中,有27年共发生风雹45次,其中3月最多,共发生11次,约占总次数的25%;除1、2、10月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生。我区大风冰雹危害的主要几条线是:皇后寨到贾角山的东南山麓;鸡公山附近的后坝经小南海到中塘;八面山东南山麓的丰山到册山;麒麟盖西南麓的杨柳经鹅池到石家;灰千梁子东麓的早化经马喇到邻鄂等。
④春季低温:春季低温指3月中下旬连续4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时段,一般指寒潮低温,是我区春播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其发生机率几乎为100%,有时有两个甚至三个低温阴雨时段。一年发生一个时段的有16次,占53%,两个以上时段的占47%,平均每个时段持续6.8天,持续时间最长的达21天。
⑤绵雨:我区绵雨主要有5~6月(双抢)绵雨和9~10月(三秋)绵雨,绵雨对农作物关键期影响较大,如5~6月的绵雨对抢收不利,9~10月的绵雨给大春籽粒造成霉烂。据统计,9~10月绵雨较多,一般占60%,5~6月绵雨占40%,持续时间最长为1975年三秋绵雨,持续达13天。

精选留言

重庆黔江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